砍医生陶勇拿更锋利刀
文 /知否大叔
还记得眼科医生陶勇吗?
(资料图)
3年前北京朝阳医院暴力伤医事件中的那位受害者。
任谁也不会想到,行凶者会是他的一位病人。
是辗转多方求医无果、最后被陶勇所救治的一位病人。
陶勇带他重见光明,他报陶勇以利刃。
被砍伤左手的陶勇,落下了永久的残疾。
曾是世界一流医生的他,如今执起手术刀都是不易。
这是一个现实版“农夫与蛇”的故事,无数人为陶勇伤痕累累的手感到惋惜。
转眼间,三年过去了。
近日,“陶勇重新拿起手术刀”这一词条上了热搜,让人的心情再次跟着泛起涟漪。
不过定睛一看,才发现此“手术刀”非“彼手术刀”,陶勇医生拿起的,是一把更厉害的科技之刀。
所谓科技之刀,指的是他研究了十几年的“眼内液精准检测技术”。
在经历了极端事件后,陶勇并没有一蹶不振。
他想要让更多的病人重见光明。
过去,眼科诊断主要依靠经验和影像手段。
很多病症等发现的时候,就已经是晚期了。
养伤期间,他独立完成了学术专著《眼内液检测的临床应用》。
随着他研究的这项技术推进,有八万名疑难眼病患者查明了病因。
如今,他研究了十多年的技术成为了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
在不久的将来,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检测(如干眼症、过敏性结膜炎等),患者无需去医院排队,只需网上购买检测试剂盒,坐在家中就能快速确诊、买药。
他说:“治病救人并不只有门诊手术这一种形式,科技之光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。”
这话让人热泪盈眶。
暴徒给了善人致命一击,但善人始终是善人,所到之处,皆是光明。
3年前那血淋淋的一幕,至今让人难以释怀。
2020年1月20日,这天是腊月26日,离春节还有4天。
眼科医生陶勇正在北京市朝阳医院门诊坐诊。
门诊桌靠近门口,但他为了患者方便,就把桌子挪得离门远了一些。
谁能想到,这个举动竟然会成为他“逃跑”的最大阻碍。
突然间,一个男人手持菜刀闯了进来。
一看到陶勇,对着他的脑袋就劈了下去。
事发突然,陶勇大脑一片空白。
他本能想逃,但周围全是器材,根本就没有挪动的时间。
危急之下,他举手抵挡,结果左手被砍伤。
男人拿着菜刀再次挥了上去。
混乱中,一位家属为陶勇挡了一刀,还有同事的出手,这才让他有时间逃走。
而这位为他挡刀的家属,她的孩子第二天就要进行眼科手术了,主刀医生就是陶勇,这个手术她们全家等了许久。
这次暴力事件,三名医护人员被砍伤,一位病人家属受伤。
其中受伤最严重的就是陶勇。
他的头部中了三刀,颅脑外伤、枕骨骨折,手臂多处被开了口子,左手骨折、神经肌肉血管断裂。
抢救7小时后,陶勇被送进ICU。
两周之后,终于脱离生命危险。
但他的左手,却落下了永远的残疾。
那位替陶勇挡刀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,崩溃大哭:
“我的孩子等了那么多年,终于等到了陶勇医生,为什么会这样啊!”
很荒诞吧,那个行凶者是陶勇的病人。
病人是一个农民,天生就是上千度的近视。
此前他做过好几次手术,但都不是很成功,还引起了很严重的并发症。
对于手术的难度,陶勇这样形容:“如果将视网膜比作两张用胶水黏住一年的卫生纸,那么这场手术便是要将这两张卫生纸分开,且不能损坏两张卫生纸。”
因此,很多医生都拒绝为这位患者诊断。
后来,患者找到了陶勇。
陶勇心里犹豫,但还是答应了。
“因为当时如果不是我给他治的话,我相信90%的医院都不会接受他。
我实在不忍心看着他瞎掉。”
为了给这位患者治病,陶勇想尽办法为他省钱;
为了保住他仅存的一点视力,陶勇想了无数个治疗方案;
为了让他感到人间温暖,陶勇对他态度始终温和,从未有过怠慢;
出于医生的仁慈,陶勇不顾背上旧疾复发,忍着疼痛完成了这场手术。
手术很成功,患者保住了眼球,恢复了部分视力。
但患者并不满意。
他觉得自己花钱了,视力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人水平,那就是手术不成功。
他心生不满,决定报复。
“为什么自己最在乎的病人,却要挥刀杀死自己?”
每每想到这里,陶勇心里就无法平静。
后来记者采访陶勇,就问到了这个问题。
“如果再来一次,你是否还会给他做手术?”
陶勇毫不犹豫地说:
“不会了,永远不会了,我没有原谅他,也不能原谅他。
没有出事前,陶勇是中国眼科界翘楚。
28岁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,今更是博士生导师、教授。
已发表的 SCI 论文多达98篇,获得国家专利三项。
从业10年,做过上万台手术。
最擅长的是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诊治,以及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、抗青光眼手术,玻璃体切割和扣带术。
用牙齿做眼睛的OOKP骨齿人工角膜移植手术,全国只有他和他的老师能做。
他的老师,年事已高。
他的手被砍残后,这项技术在国内彻底消失了...
谁能想到,毁掉这几十年积累磨炼的,只是一场医闹。
荒唐,太荒唐。
闭上眼,陶勇想到了曾经治疗过的一位患者。
那是2016年。
他遇到了一个身患白内障的阿婆。
阿婆的病因十分复杂,就算是北京大医院的成熟医生也不敢轻易动刀。
对于这种情况,他的老师也曾特地嘱咐过:
“不要冒险挑战复杂的病例,一旦失败,就会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”
想到老师的叮嘱,初出茅庐的陶勇更不敢轻举妄动。
让他改变主意的,是阿婆的一句话:
“我想要为自己缝制一件寿衣…”
阿婆是一位不幸的老人,已经90岁高龄,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,只留她一个人活在世上。
按照阿婆家乡的风俗,老人去世时,需要自己给自己做寿衣,去了那边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。
所以,阿婆想要为自己缝制一件寿衣,是为了和已故的家人团聚。
听了这个故事后,陶勇决定克服所有困难给她做手术。
手术很困难,因为阿婆驼背,无法躺在手术台上,陶勇只能找来三床垫子,垫着她的腿做手术。
后来手术成功了,王阿婆恢复到了0.6的视力。
王阿婆终于可以在临走前,看一眼这个美好的世界。
临终前,她穿上了自己缝制的寿衣。
还通过联络员告诉陶勇:
“这些年我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,在黑暗中很孤独,很想回家,谢谢你帮我找到回家的路。”
行医多年,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。
是他们,支撑着他不断前行,为更多人带来光明。
睁开双眼,陶勇忽然意识到:
在经历了如此极端的事件后,陶勇医生痛苦了一段时间,但还是走出了阴影:
“我不能就这样下去。”
他打起了精神,为自己的未来重新做了定位:
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指导和培养年轻医生以及科研和成果转化上。
身体恢复后的他,为了挑战自己的心性,参加了脱口秀节目。面对镜头,他说:“当时医院的人那么多,你都能精准把我砍伤,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你视力恢复特别好吗?难道非得拿小李飞刀隔空扎中我,才算手术成功吗?”话音一落,台下观众放声大笑。
他还笑眯眯地跟大家说,自己刚刚领了证。
不过,不是结婚证,而是残疾证。
这次话落,台下观众却笑不出来了。
2021年2月,凶手被判死缓。
记者问陶勇:你对这个判决有什么看法?陶勇沉默了一下,说:
“我完全接受,因为我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里面。”
接受不等于原谅,因为仇恨会摧毁一个人。
未来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,他不想把自己的一生都活在仇恨之中。
后来,他写下了一本名为《目光》的书。
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
“我选择面对,碰伤我的石头,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,而是要搬开它,继续前行。”
生活中,他坚持通过网络科普眼病方面的知识,为视障人群做公益。
从手术室走向镜头,有网友帮他盘点过:
已参加了21次节目35次专访、14次主题演讲,上过40多次热搜,成了名副其实的节目新秀、网红医生。
他说:
“如果能借助网络,把眼病的科普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,让更多视障人士得到帮助,这个网红我愿意做。”
他还有一个宏大的梦想——天下无盲。
做不了手术,还能专研学术,攻克眼科医学上的难关。
用“科研”这把更锋利的手术刀,让更多人得以恢复光明。
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说过一句话:
“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,在外界事物与你的反应之间,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。”
是向善还是向恶?
一场毁灭性的意外,并没有打倒陶勇。
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前者。
不少媒体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,我认同这话,也庆幸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人存在。
因为,人类文明就是要靠这些心怀大爱的人推动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。
在中国医师奖的获奖感言中,陶勇说过这样一句话:
“生命最重要的价值,是寻找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,我在医学这条路上拯救生命的同时,不停地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。”
理想主义永不言败。
一个聚百万人脉的老板圈子
老板商业宝典
ID:sybd8888 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老板商业宝典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